社會公益
- 分類:集團大事記
- 發布時間:2018-04-18 17:22
社會公益
- 分類:集團大事記
- 發布時間:2018-04-18 17:22
1996年創辦老廠鎮舍烏煤礦。
清華大學—曲靖市企業領導干部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
2011年9月9日張敬向曲靖市慈善總會捐資500萬元,用于曲靖市中小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設。
2010年—2012年張敬共捐資3600萬元用于富源縣老廠鎮大格村委會馬街新村建設,得到了曲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,安排了全市的“新農村建設現場會”在此召開。
2010年6月16日,省市相關領導陪同加拿大專家到睿智養殖基地視察、指導工作。
2011年干旱期間,張敬出資60萬元購置一輛大貨車為全鎮缺水的村莊和學校送水。
張敬率領煤礦安全監管人員下井檢查工作。
2012年“六·一“兒童節張敬向富源縣老廠鎮馬街小學捐資50萬余元校服及書包。
與全國政協委員、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、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合影。
二零一二年七月
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、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會長李蒙、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華與獲獎者情切合影。
二零一二年一月七日
造福地方百姓
—— 張 敬
傳承紅色精神
--- 張 敬
張敬 1961年2月16日
出生于云南省富源縣
原籍羅平縣板橋鎮人
個人事跡
個人感言:
對于一名民營企業來說,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,更要注重人才的培養,科學的管理,特別是在安全生產方面更是不能有半點松懈和怠慢,只有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責任,也才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,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腳踏實地的把這種“干實事”,“干好事”的精神傳承下去。
張敬在致富的同時,不忘回報家鄉,不忘回報社會。用張敬的話說:“我一個人富了不行,要大家一起富才行”。近二十年期間,張敬以企業或個人的名義,累計捐贈款項已達1.26億元。在改善農村交通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、幫殘扶困、帶動地方百姓共同致富等方面
做出了突出貢獻。張敬用點點滴滴的實際行動,春風化雨、雪中送炭,讓地方百姓改善了生活,張敬也多次受到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表彰,先后榮獲“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功勛獎——金獎”;“惠澤鄉里,造福桑梓”;“功德一世”;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張敬的事跡,被百姓廣為傳頌。
企業的發展,得益于祖國的強大、社會的穩定、改革開放的機遇,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,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。
紅色照耀中國。從革命戰爭年代開始,由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紅色革命精神,激勵一代又一代人,激發了無數仁人志士為民族、為國家奮斗。睿智企業的創始人、董事長張敬就是在紅色文化下成長起來的一位新型業主。
張敬,1961年2月16日出生在云南省富源縣,原籍羅平縣板橋鎮人。張敬的三爺張天祿、爺爺張天爵、舅舅吳林,都曾組織和領導、參與了解放羅平和富源的戰斗,為國家的解放做出過積極的貢獻。
作為革命后代,從小聽長輩們將革命故事,受革命精神熏陶,長期的耳染目睹,鑄就了張敬從小吃苦耐勞、堅忍不拔的性格,養成了體貼父母,關愛鄉親的品德,也同時造就了張敬在工作之余,研讀革命歷史,收藏革命老照片,宣傳紅色文化的喜好。
19歲時,張敬到富源縣老廠糧管所新堡點工作,之后的15年里,從事煤炭企業管理和水泥企業管理等。工作中,張敬不斷進修學習,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質并積累豐富的社會知識,為后來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出生在特殊年代的他,經歷文革時期的辛酸,又幸運地迎來改革開放。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春風里,他用勤勞的雙手和敢想敢干的大氣魄,開啟了創業歷程。
1995年,34歲的他創辦了富源縣三聯汽車修理廠,1996年創辦睿智集團老廠鎮舍烏煤礦。隨后的幾年,他創辦了富源勤民公司、房地產公司(睿智花園)、睿智大河烏豬養殖基地、睿智大酒店、睿智酒業公司、睿智假日灣莊園,使公司走上了集團化、多元化、跨區域的集團企業。
傳承紅色精神 造福地方百姓——記睿智集團董事長張敬
電子郵箱:ynruizhi@163.com
聯系電話:0874-3255846
聯系地址:云南省曲靖市金江路與銀屯路交叉口
版權所有:云南睿智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中企動力 昆明 滇ICP備17007006號-1